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大格局和大视野,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围绕着陕师大锦园学校“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结合锦园小学“六课工程”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高级、一级”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创新能力,深入开展教研活动,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学校“名校+”教育联合体在10月份开展了主题为“大胆尝试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之“高级、一级教师学科融合示范课”活动。
本次“学科融合示范课”的授课教师为锦园小学获得高级、一级职称的32位老师。每组进行学科融合的教师2-3人,先后给同一批学生上课各20分钟,帮助学生在学科融合中获得了更加全面、综合的项目式学习体验。 32位上课教师在学校安排的备课指导专家的全程指导下,以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基础,根据学科特性和部分知识的共性,在课标和学段目标的引领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融合设计。各位老师根据融合主题认真进行教材分析,抓住重点、难点精心备课,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创新教学方法,课前在组内进行多次磨课、研讨,最终以优质示范课的形式在“名校”锦园小学进行展示,真正起到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2020年10月12日上午,英语教师李华萍、体育教师张定金以“运动”为融合主题,将《Sports Day》和《折返跑》两个内容完美融合,拉开了本次示范课的帷幕。同学们将在英语课上学到的与运动相关的单词、句型,在体育课上进行实践。听,那一个个在体育场上酣畅淋漓奔跑的同学正在用英语交流,快乐、新奇的体验洋溢在每一个孩子幸福的脸庞上。
语文教师杨扬、书法教师符蓉以“秋天”为融合主题,将《秋天》和《横撇弯钩》两个课题相结合,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在文字描述中领略秋天的美景,又在汉字书写中体会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在场的师生无不沉浸在中国文字之美、中国文化之美的场域之中。
美术教师赵昉、英语教师冯静、道德与法治教师刘丹,三位老师以“颜色”为融合主题,将《看谁涂得更好看》《It's red》《吃饭有讲究——舌尖上的色彩》三个授课内容相融合,孩子们在美术课上将画着变色龙、蔬菜、水果的图卡涂上五颜六色的颜色,在英语课上用图卡练习各种颜色的口语表达,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学会帮“妈妈”将每日三餐要吃的“蔬菜水果”装满了“购物车”。这样巧妙而别致的设计,着实让在场听课的老师们眼界大开。
语文教师张晗、美术教师贾宏、英语教师郭婷以“我与自然”为融合主题,将《大自然的声音》《有趣的树叶拓印画》《All about trees》三个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美妙声音不仅可以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拟声词来写作和表述;大自然的美丽颜色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拓印画的形式画下来,更可以用英语大声地说出来。最后,英语教师郭婷问了学生一句“Is this an English class or an Art class?”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不仅局限于英语课堂,还可以在很多地方学英语。
语文教师李昱、道德与法治教师吕红娟以“青山”为融合主题,将《青山不老》和《不负青山》两个课题相结合,以气泡思维导图为桥梁,将“植树造林”、“国家法律”、“我”串联起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正是因为有像植树老人这样无私奉献和有国家法律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强制制约,才有了“青山不老”,我们自己则要知法守法、爱护环境,才能“不负青山”。
语文教师高于凡、道德与法治教师梁琎以“爱国”为融合主题,将《开国大典》和《我是中国公民》两个授课内容相结合,学生在《开国大典》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仪式的盛大和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之情,又在祖国建国至今的科技、经济、体育、文化、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的成就中感受到作为中国公民的骄傲和自豪,点燃了在场师生的爱国热情。
英语教师崔文、心理健康教师安萍以“朋友”为融合主题,将《Friends》和《朋友》两个内容很巧妙地融合,带给听课教师和同学们新奇的课堂体验。两位老师拥抱换场,体现了老师间的友谊,呼应了融合课的主题。
语文教师方菲、道德与法治教师马颖以“爱护眼睛”为融合主题,将《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和《眼睛的“抗议书”》两个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到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明白了眼睛为何给我们发来“抗议书”,引起了学生对“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重视,完美解读了融合主题。
语文教师海红娟、英语教师宋荣以“多彩的水果”为融合主题,海老师带领学生在《葡萄沟》的梯田里感受壮观和葡萄的“五光十色”,宋老师紧接着就利用海老师的板书,在《Do you like bananas?》里,让学生学在英语语境中看到了色彩缤纷的各种水果,用“Do you like……”这样的句型来询问他人是否喜欢某样水果。语文和英语完美结合,让学生收获满满。
体育教师魏春富、数学教师李姣以“队列队形”为融合主题,将《队形变换》和《蚂蚁做操》两个内容相结合,孩子们在体育场上学会如何变换队形,又在数学课上将自己了解的队形变换的法则帮助“蚂蚁”列队做操,并在数学老师的讲解中掌握队形变换的数学原理,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可以渗透、融合到各个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语文教师李冰、数学教师王莉华以“传统节日——中秋”为融合主题,将《月迹》和《分数的意义》两个内容相结合,孩子们在李冰老师温柔优美的朗诵中,仿佛置身于洁白如玉的月光之下,闻到了月宫里的桂花香,尝到了中秋节香甜的月饼……话题一转,一块月饼的1/4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王莉华老师用简单而幽默的语言一步步引导、推理,让孩子们又开启了“探索分数的意义”之旅。语文和数学的跨学科完美融合,赢得了听课老师的啧啧赞叹。
语文教师李婉艺、书法教师贾建卉以“学古诗、写归类汉字”为融合主题,将《夜宿山寺》和《反文旁》两个内容有效融合,诗词与书法完美结合,使孩子们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体会中国语言之美,又在字理结构中体会到了中国汉字之美。
音乐教师焦娇、体育教师谢富平以“跨越南北的民族文化”为融合主题,将《苹果丰收》和《竹竿舞》两个主题相结合,在优美的歌声和欢快的竹竿舞中,体会到了南北方劳动人民大丰收时的喜悦,领略了南北方人民的民族文化差异。在场听课的老师也被这欢乐的氛围感染,伴随着动感的节奏,与孩子们一起跳起了竹竿舞,营造了一幅师生共舞的和谐画面。
语文教师冯珂薇、道德与法治教师李鸽以“爱国”为融合主题,将《示儿》和《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两个主题相结合,孩子们的思想穿梭于古代和现代之间,体会到不同时代的人民对“爱国”的诠释,明白“爱国”才是最为深沉、最为质朴的中国精神。这节课融合课不仅完美诠释了融合主题的含义,更唤起了在场师生的“中华魂”,是一节意义深远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语文教师雷君丽、科学教师姜兰以“雾”为融合主题,孩子们在雷老师《雾在哪里》语文课的生动讲解中,仿佛看见了顽皮的“雾”在海上、在天空、在城市里“捉迷藏”;姜老师又通过科学实验,将“藏”起来的雾带到了教室里、带到了孩子们面前。两位老师就像有魔法一般,给“雾”赋予了灵魂,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乐趣,也给在场的所有师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灵感。至此,本次“高级、一级教师学科融合示范课”完美落下帷幕。
本次学科融合示范课对老师们而言,不仅是有趣的知识碰撞,更是学科间互通有无、文化间融合渗透、教学中共同研讨和学习进步的有益尝试。所以,听课老师们每天都早早来到上课地点,与学生一起享受这场“课堂营养盛宴”。
教育联合体“+校”新华小学对本次示范课也十分感兴趣,每天都派老师来到锦园小学听课学习,享受“学科融合”这种大胆而新颖的上课方式带来的心灵震撼,感受高级、一级老师的教学魅力,学习优秀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
蓝田普化镇学校的部分老师也来到锦园小学进行听课学习,充分感受“学科融合”的课堂魅力。
每节课后,各教研组、备课组都积极开展评课、议课活动,集体反思学科融合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我教育联合体后期开展这样的活动积累了经验。
本次“高级、一级教师学科融合示范课”活动的开展,为老师们提供了研讨的机会,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了高级、一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激励我教育联合体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为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小学教务处
审核:马学梅
复审: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