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教研 > 师生随笔 >

理解、信任与宽容撑起幼儿教育的蓝天

作者:杨小英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06-14 17:13 阅读次数:

  幼儿教师不好当!这是这个行业从业者的共识。除了劳心劳身之外,最担心的是安全,害怕一不小心,孩子在幼儿园里磕碰受伤出现意外,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发生纠纷和摩擦。老师一天到晚面对好几十个活泼好动、充满个性的孩子,纵有三头六臂,火眼金睛也不敢保证意外不会发生。有不少教育同行调侃自己的职业是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一脚在天堂,一脚在地狱。万一孩子出事了不够赔,也赔不起。这些话有些夸张,当然也是针对一些对幼教不理解、不信任、不宽容的个别家长。大多数的家长还是有担当、明事理、知进退,对幼教事业充满尊重的。前些天有则新闻报道让我记忆尤深,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活动时不慎骨折,家长认为是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必须由幼儿园承担全部责任,包括全部的医药费、务工费、精神损失费、营养费,就连孩子爸爸从外地赶回来的机票费都必须报销……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家长对孩子的爱没有错,如果这种爱少了真诚相待,是与教育的使命背道而驰的,伤疤好愈,给孩子心灵留下的痕迹却不是轻易能抹平的。这个案例也让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
  一天晚上,有位家长给我打来电话:“老师您好!我是明明的家长,我们可能要给您添麻烦了,孩子在公园骑车不慎摔倒胳膊骨折了,估计需要请一个月的假,我明天拿诊断证明过来请假,您看可以吗?”我说:“好的好的,我们的宝贝受苦了,您也别太着急,好好照顾宝贝,一定会快快好起来的。”
  第二天一早,我先将明明骨折的事上报幼儿园,这样做是幼儿园的“规定动作”。另外,孩子入园时都办有保险,可以先报案申请保险,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随后赶紧给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伤情,并将申请保险的事情告知家长,以备保险所需的资料。家长说,非常感谢老师的关心,谁也不愿意孩子受伤。昨天老人带孩子去公园孩子骨折后,老人很自责,说自己没把孩子照顾好,都怪自己。而孩子不停地安慰爷爷,不怪爷爷,都怪自己不小心摔倒了。听着爷孙俩儿的谈话,心里很感动。我说:“这是个意外,谁都不怪,让懂事的宝贝儿受疼了,别难过,会很快好起来的。”
  明明在医院做了手术后回家休息,可是不到两周,孩子就要求上幼儿园了。听明明的奶奶说,宝贝在家休息养伤的时候很想念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每次听到幼儿园放早操音乐就会和奶奶下楼,站在护栏外看老师和小朋友做操。奶奶说宝贝很坚强,胳膊虽然固定着但是不影响,他想上学我们就送来了,让老师费心了。我说,没事儿的,老师和小朋友都会一起关照宝贝的,请放心。
  明明上学两周多了,除了户外活动时老师请他避免奔跑、攀爬,竞技类剧烈的游戏外,他和小朋友们愉快地学习、生活。每次碰到明明的家人来送接明明,我们都会心地一笑,是那么的融洽,那么的和谐。
  通过两个骨折的案例的对比让人不得不反思,都是骨折,只是发生骨折的地点不同、家庭不同、幼儿不同而已。对我而言无疑是庆幸的,因为孩子是在外面受的伤,老师不担心被赔付药费、罚款等一系列的困扰。但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能保证意外不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除非你远离这个职业。
  学生发生意外。教师希望孩子平安健康的愿望比家长都要强烈,这是育人者的大爱和职责所致,而非利益面前只有自我。现在的家长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烈,孩子偶尔遇到蚊虫叮咬或传染性疾病都会质疑老师或幼儿园,质问上十万个问什么?好像孩子在家里几个人的呵护下从没有发生过摔倒或擦伤的事情。老师在360°的全方位监控下身心疲惫,像个透明人一样,心力交瘁,生怕把握不好那个所谓的度。心里没有一天不在祈盼孩子们平平安安。可是,谁为处于弱势群体的老师保驾护航。
  试问:哪个孩子的成长中没有磕磕碰碰?哪个成才的人没有曲折的经历?为什么问题出来了都一股脑的认为是别人的错,而从来不反思自己有没有不足?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强则国强。教育不是因噎废食,幼儿教师更不是高级保姆。教育是教书育人,育德育心,这是师道尊严所在,不容侵犯。真心希望家园携手,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乐观自信、坚韧不拔、幸福快乐的蓝天!
  
  点评:幼教事业虽苦犹乐,尤其是在一线的幼儿教师,他们因为贴近幼苗,才懂得幼苗成长所需要的一切要素和力量。幼儿成长不仅仅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一些电闪雷鸣的磨炼,澄净的心灵更需要言传身教的呵护,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茁壮成长,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才。从两个案例不能看出,家园共育的前提是彼此的理解、信任与宽容,否则师道尊严无从谈起,教育毫无意义。总结前行,任重道远,大家都做一名幼教的有心人,幼教事业必将焕发出恒久的光彩。

 
(责任编辑:网络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