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园中学
|
锦园小学
|
锦园幼儿园
|
瑞朗幼儿园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智慧校园
首页
HOME
学校概况
SCHOOL PROFILE
学校简介
学校领导
学校发展史
学校荣誉
党建工作
PARTY BUILDING
党支部概况
部门动态
学习之窗
党史100年
德育活动
MORAL-ACTIVITY
社团管理
扫黑除恶防欺凌
国防教育
家校园地
德育活动
文明锦园
教学教研
TEACHING
科研活动
校本研修专题
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教学活动
师生随笔
师资培训
教学管理
TIMING MANAGEMENT
招生招聘
RECRUIT STUDENTS
通知公告
招聘信息
招生信息
后勤服务
LOGISTICS SERVICE
后勤动态
后勤报修
新媒体中心
NEW MEDIA
新闻中心
媒体锦园
校内报刊平台
视频中心
图片中心
校园电视台直播
校长信箱
HEADMASTER'S MAIL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教研
>
师生随笔
>
将军金甲夜不脱——林俊德
作者:高一四班 张彦鑫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4-30 09:43 阅读次数: 次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模范人物如天空中的星辰,发出耀眼的光辉,他们与众不同的的魅力,崇高而伟大的人格,独特而平凡的经历,灿烂而辉煌的业绩,都给世人留下宝贵的财富。他们辉煌的一生永远是后人的楷模,他们的成长轨迹是青少年成人之路。同时,新时代里的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熠熠生辉的精神亦是未成年人学习的榜样,能够弘扬时代的民族精神,凝聚中华民族魂魄。我们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学英雄、学模范、学先进,建立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丹心照大漠,血汗写艰难。放出那银星,舞起那长剑。撑起了艳阳高照,晴朗朗的天。一代代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科技人,情铸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大漠深处,万缕云烟。
这段歌词出自于2016年的一部电视剧《马兰谣》,它讲述了中国马兰核试验基地中的一名核试验工程专家,这个人就是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中的林俊德将军,他既是院士,也是将军,他一辈子隐姓埋名,坚守在罗布泊的中国核试验基地。他入伍52年,参加过所有的核爆试验。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1999年特邀出席“两弹一星”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表彰大会,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2次。
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将军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周总理在电话里谨慎地问:“怎么证明是核爆成功?”现场指挥帐篷里顿时一片肃静。正好,程开甲带着26岁的林俊德匆匆赶到,说:“冲击波的数据已拿到,从记录的波形和计算的数据证明,这次爆炸是核爆炸。”张爱萍看了看眼前不太面熟的年轻人,激动地拍了拍他满是尘土的肩膀说,你们立了大功。
这次核试爆是他带头负责研制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样子像一个罐头盒,用来测量核爆炸冲击波。这是他拿自行车轮胎和闹钟等,用土办法搞成的自主高科技,获得了当时证明核爆炸的重要数据之一。那时候,他从浙江大学毕业也才4年。
他经常工作到深夜,不完成这项工作他坚决不停止,他发狂工作的时候也不记得自己是谁,经常忘了吃饭,忘了休息,忘了睡觉,不完成自己的任务坚决不罢休。因此他成功地带领团队,在20纪90年代,启动核试验地震、余震探测及其传播规律研究,全面收集分析全球地震数据,把地下核试验应力波测量技术向核试验地震核查技术拓展,为中国参与国际禁核试核查赢得了重要发言权。在武器试验中,他带领项目组发展了声电报靶技术、声电落点定位技术,解决了国际上大面积立靶自动检测的难题,研制的设备系统已装备于中国多个试验靶场和公安部门射击训练场。
林俊德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他始终爱党爱人民,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舍身报国,一生报国。回望我国“两弹一星”发展历程,既有邓稼先、钱学森、朱光亚等元勋们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更有无数像林俊德一样一辈子隐姓埋名的无名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的国防才更加巩固,我们的民族才更加扬眉吐气。
林俊德的可贵之处,在于奋勇攻关、开拓创新的执着追求。事实一再证明,在国防科研领域,“外援”是靠不住的,尖端技术是引不来的。林俊德一辈子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核试验技术领域自主创新,勇攀高峰,创造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从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到领军一方的科学大家,林俊德用一生的探索实践告诉我们:挺直脊梁,才能走出人生精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要发展、要强大,概莫能外。
他生前说过,成功的关键,一个是机遇,一个就是发狂。他以自己为例:“成功不成功,的确有个机遇。一旦抓住机遇,就要发狂的工作,所以效率特别高,不可能的事就可能了。”所以生命倒数第二天,他回首往事,看得出挺欣慰,断断续续说了两句话,“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
2013年感动中国给予他的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林俊德以智殉国铸就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至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马兰。 林院士将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科学事业中去,他是用一个战士冲锋的姿态跨越了生死之界。他的跨越是那样的壮美、壮烈。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下,这种纯粹的精神值得全社会有志人士的学习。
(指导教师:杨 华)
(责任编辑:网络宣传中心)
<收藏>
|
<关闭窗口>
|
<打印>
COPYRIGHT (©) 2021-2023 西安锦园学校 版权所有
陕公网安备 61011202000221号
陕ICP备09009522号-3
技术支持:
百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