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教研 > 师生随笔 >

当教育遇见戏剧

作者:李 淼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12-11 16:14 阅读次数:

   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小学     李淼
 
  有人说:青春就是和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
  在我的世界里,我感谢教育遇见了戏剧,感谢锦园小学让我把青春写在故事里,把故事用一幕幕戏剧演绎出来。
  一、生活处处皆剧本:
  六一儿童话剧社团演出过一个有关陪伴孩子的儿童剧目。
  记忆深刻的是:演出结束后,有老师告诉我,她身边有人看哭了。虽然只是少数,但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也让我更加清晰创作儿童原创剧本的意义。
  这个剧本的创作原型,源于我们班的一个男孩。他身上问题一大堆,待到和他的妈妈聊过之后才知道:他生在一个单亲家庭,他的妈妈是个女强人,常年工作在外,孩子不是在托管班呆着,就是由年迈体弱的奶奶看管。妈妈出差时,孩子内心的情感是缺失的,也是无所依托的。可当妈妈一回家,他立即又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小可爱了...?...
  其实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我们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渴望给予孩子的也会越来越多。有时候反而会忽视了最简单的陪伴。
  原来,我们以为“留守儿童”这样的名词只在贫困潦倒的山区才有。其实不然,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常年和爷爷奶奶居住,每逢假期才能看见父母的“留守儿童”。
  所以我通过这个剧目,希望告诉给所有的大朋友们:即使我们再忙,也记得多陪陪孩子,多抱抱孩子。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其实当您看到我《妈妈啊妈妈》剧本创作的心路历程,一定会蓦然记得:这样的孩子在我的班里也有。
  是的,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生如夏花之绚烂。”
  生活远比电视剧要精彩得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剧本中的主角,你身边所有过往的人都是为了配合你演出的演员。那些精彩的,让自己或伤心、或兴奋、或骄傲、或自卑的经历其实都可以写成故事,拍成电视剧。
  不同的是,缺少把我们故事编成剧本的人。
  的确,自从开始做儿童剧,我的着眼点就扩大到更深入的了解孩子们。我发现仅是我身边的孩子,每天就会有许多亦是啼笑皆非,亦是感人肺腑,亦是动人心魄的故事。
  诚如,开篇我给大家所说的受身边事启发的《妈妈啊妈妈》,还有以咱们学校英语活动月、文明礼貌月为背景的《郝雪申计划》《我们都是活雷锋》,以及以课文为灵感缪斯的《我多想去看看》和《爱我中华》... ...
  可见,生活处处皆剧本。
  二、“玩”出来的好习惯:
  最早接触“戏剧”时,我和很多人一样,也认为:学习“戏剧”就是当演员。但随着后来地深入了解,我发现:戏剧其实就是用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中的一种活动,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
  其实在西安的许多小学已经开设了相关的戏剧课程。他们不仅给学生培训,而且在老师的培训课上也有相关内容的训练。这些统称为“戏剧教育”。在“戏剧教育”中,教室被当作是剧场,教学仿佛是戏剧表演。而它本身的重点却不是表演,而是学生在老师创作中的戏剧小游戏中进入学习的主题,进行教学或者来培养了孩子们的好习惯。
  如非常经典的戏剧基础课程——《第三只眼睛》,就是用来培养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的。老师提前准备一件富有特殊意义的东西(如老照片、戒指、匕首、旧书... ...),让学生们传递观看这个物件,待学生对物件有大概印象后,老师可以让最后一个学生根据他对物件感受最深的一点,作为故事的起点开始展开。
  三、创新戏剧教语文:
  “戏剧教学法”这一概念较早在英国已经出现,(Drama In Education,简称DIE)又称为“教育剧场”、“教育戏剧”、“戏剧教学活动”,它是关于整体课程的规划,而不是单一科目的课程教学,所以它使用于任何科目的教学。它的理念就是将戏剧的元素作为一种教学与学习的媒介,而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科目。教师借由经过设计的戏剧活动,让参与的学生了解知识,不仅可用在艺术方面,而且包括科学、历史与人文等知识的传授。
  “戏剧教学法”是以戏剧艺术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即以戏剧的结构、要素来构思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方法,以达到强化教学的效果。
  据我了解,戏剧教育在国外非常受欢迎,其重点不在于让学生学会表演,而是利用戏剧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工具。教师通过戏剧元素达到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领略知识的意蕴。
  于是我在想,语言是相通的,英语可以借助戏剧元素完成教学,那汉语语文是不是也可以?
  恰逢我校,校本课题大会上,领导们的一句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点醒了我。于是我大胆创新,以“戏剧表演激发高年级语文学习兴趣研究”为课题,开始了我自己的教学小改革。
  自从决定让戏剧教育融入我的语文课堂后,我仿佛挖掘到了宝藏。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越来越能放开自己了:在上《童年发现》一课时,给孩子们唱《童年》;在上《童年?冬阳?骆驼队》时,不顾形象的模仿骆驼咀嚼:在上《杨氏之子》时,我与孩子们做朋友,一起反复情感体验,陪同孩子们尝试各种方式朗读...?...
  还记得亲临窦桂梅老师的绘本教学《大脚丫跳芭蕾》,记忆尤新,当她上到“大脚丫轻轻踮起”这句时,我清楚的看到课堂上有些孩子的脚丫也情不自禁的绷直了。还有她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以评书形式执教的《景阳冈》... ...这一些列的运用戏剧元素为学生进行的场景创设不仅让学生身临其境,而且让在场的听课老师也仿佛置身其中。
  当然我也知道以我现在的能力,想要在自己的课堂上活灵活现的展现戏剧教学法很难。但是我相信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今后的课堂教学也会越来越精彩!
  爱上儿童话剧:
  爱徒生曾说过:“人生就是一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追求的曲折。”我一直都相信时间是最好的编剧,它会帮助我们完成自己那本没有字迹的剧本。但前提是看你想要怎么去写它。
  爱上儿童话剧,爱上不一样的自己!
  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记录,每一幕剧目都值得珍藏!
  
       本文刊登在《教育观察》2019年9月第17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