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教研 > 师生随笔 >

【锦心悦读】想大问题,做小事情——读陈希良教育管理故事集《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有感 作者:李斌侠

作者:李斌侠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05-16 09:41 阅读次数:

  北大中文系主任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到了新世纪,我的生命存在方式逐渐变为“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体现了一种担当,一种精神,无论做什么,有了这种担当,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没有做不好的事。联系到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人,成全人,是一件缓慢的事情。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需要有大胸怀、大格局,更需要有积极地行动,要有做好小事情的态度。今天我们为您带来的是陕西师范大学锦园中学教务处李斌侠老师阅读全国优秀教师陈希良校长《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的感悟。
  每天我们会分享一篇文章,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师生加入我们读书分享的行列中来,用阅读点亮人生!
 
  
  近期,断断续续翻阅了陈希良校长的教育管理故事集《想大问题,做小事情》。这本书没有高谈阔论,也没有深奥晦涩的理论,而是像拉家常似的把发生在校园里、师生中的那些事娓娓道来。本书一共六个篇目,分别是:学生管理篇、教师管理篇、家校互动篇、学校管理篇、教育教学思考篇、西部教育行走篇。所有篇目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曾经经历过或有所耳闻的芥微小事,但正是这些细小而厚重、真实而生动的教育小事,让你我能触探到教育的本质。 
  在学生管理篇中,陈校长讲述了一件教育违纪学生的小事:他带领着学校的相关中层巡查学校安全工作时,一名初三的学生当着众人的面,从楼上扔下了矿泉水瓶。陈校长没有大发雷霆,他在政教主任的协助下,先是找出了扔矿泉水瓶的学生,没有暴风骤雨般的批评,也没有找家长,回家反省,反而是和学生聊起了天,从物理知识聊起,从教学楼的楼层高度到物体的重力势能,从社会上屡屡出现高空抛物的伤害事件到生命教育,启发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犯了错误的学生从心底被触动到了,几天后,他主动面向全校学生发出了珍爱生命、拒绝高空抛物的倡议书。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对人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正如陈校长书中所说,从日常教育的小事中,我们要借机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思维,让学生对自己所制造或参与的事情,进行理性思考,让学生“心动”不如“行动”,帮助学生积极建立自信、自律、自强的品质,才算是把握了“孩子犯错”的教育契机。
  在教师管理篇,陈校长讲述了他曾经的一个学生二十年后来拜访他,还能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他是如何讲述柳永的《雨霖铃》。一个老师的从教生涯会上无数节课,而能让一个学生记一辈子的课堂,我想,这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是分不开的。一位老师的魅力可能来自他的博学、善辞、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也可能来自他的神态和外貌。但无论如何,要使学生喜欢老师,一生都还记得老师,更记得老师的课堂,就要在学生心灵世界“烙”出深刻的样子。而这些深刻烙印,无不是在日常的上课、备课、教研、活动等等这些具体又必需的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落实立德树人要务,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健康成长,是我们面对的大问题,是事关亿万家庭幸福与否的大问题。但我们一味光想这些大问题显然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做”来实现自己的“想”。而且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因为日常工作中我们的很多教育行为本身很微小,小到一节课、一次活动、一次谈心,一次作业,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发型、一件衣服都可能影响到一个学生,甚至让学生记一辈子。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处着手,用心做好学校的每一件工作、每一件小事,让学校处处体现出教育、事事体现出温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人,成全人,是一件缓慢的事情。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需要有大胸怀、大格局,更需要有积极地行动,要有做好小事情的态度,我们要从自身开始,一点点改变我们的课堂,改变我们的班级,从而改变我们的学校。
  也许我们毕一生精力也难以达到当年清华国学院著名大师陈寅恪先生“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神州共命而同尽”的高度,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只要胸怀理想,肩有担当,就是对未来的守望,就能在教育的大地上坚实而诗意地行走。
  
 
陕西师范大学锦园中学 李斌侠
2020年5月16日 
    
(责任编辑:网络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