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教研 > 师生随笔 >

【悦读】收获时间的粮食——读《时间之书》有感

作者:安惠中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06-28 09:03 阅读次数:

    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是时间,二十四节气教我们平静下来,用一年的时间,在每一个节气到来时阅读它,看看时间的秘密。读懂它,你就会有智慧,才不会那么焦虑。让我们像祖先一样,去感受时间和生命的轮转循环,去欣赏时间的魔法,收获时间的粮食。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陕师大锦园小学安惠中的文章《收获时间的粮食——读<时间之书>有感》。
  每天我们会分享一篇文章,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师生加入我们读书分享的行列中来,用阅读点亮人生!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夏读书,日正长,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余世存先生著作的《时间之书》。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大概每位中国人对节气的概念便始于这首《二十四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国农民的古老智慧与生存哲学。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不仅日用而不知,也渐渐淡忘了节气之于文明的本体意义。感谢《时间之书》,书中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乾坤阴阳、诗词曲赋、论证悟道、安身立命,洋洋洒洒扩展开来,却不蔓不枝,尽显自然。一个节气一个主题,皆在“天、地、君子”的命题下展开,又从现代人的视野出发,理性地分析了时间的功能,堪称中国文化眼里的时间简史。
  在《时间之书》里,“二十四节气”只是科普,比之更重要的是,节气与我们个人和社会关系,做人的道理、自然的领悟,以及人的传统与现在。古人讲,大道为自然。最自然的,乃是踩着时间的鼓点,做一个合乎“时间韵律”之人。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人超越了时间,也失去了时间感。古人有“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还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现代人没有这种感觉,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得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一天之内从地球的这边飞到那边。但如果不倒时差,整个人就会无精打采,生物钟紊乱。再譬如熬夜,对时间失去感知,带来身体上一系列的反应:上火、长痘等等。这就是丧失时间感。 
  时间感对现代人的意义不仅仅是健康方面的,也是人生幸福和意义方面的。当今高度紧张的工作节奏将我们的时间切分成更小的单元,以教学为例,从学期计划到月计划周计划,再到每节课的教学进度,我们对时间功能的利用已经细分到更小的单位,真的是分秒必争。这种对时间的细分,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焦虑之中。我们对阅读焦虑,书架上的经典著作读起来太累,取而代之是碎片化阅读,诚然,我们获取的知识比古人一辈子获取的都多,但拥有知识并不意味着拥有智慧。我们对结果焦虑,在刚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就在焦虑最后能不能成功,就好比农民在播种的时候就焦虑收成问题。作者在书中写道:“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对此我深以为然,教师教书育人,从备课到上课到课后反思,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在用心耕耘,这何尝不是在平整土地呢?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成功也好,挫折也好,每一种经验的储备都会转化为教学的智慧,我们做好当下,便是未来,并没有什么需要焦虑的。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每个节气三候的划分,是先人们对生活和大自然多么细致入微的感应和观察才得出的。海德格尔说:“人的存在是有时间性的。”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是时间,二十四节气教我们平静下来,用一年的时间,在每一个节气到来时阅读它,看看时间的秘密。读懂它,你就会有智慧,才不会那么焦虑。让我们像祖先一样,去感受时间和生命的轮转循环,去欣赏时间的魔法,收获时间的粮食。
    
  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小学 安惠中
    2020.6.28   
  

(责任编辑:网络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