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园中学
|
锦园小学
|
锦园幼儿园
|
瑞朗幼儿园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智慧校园
首页
HOME
学校概况
SCHOOL PROFILE
学校简介
学校领导
学校发展史
学校荣誉
党建工作
PARTY BUILDING
党支部概况
部门动态
学习之窗
党史100年
德育活动
MORAL-ACTIVITY
社团管理
扫黑除恶防欺凌
国防教育
家校园地
德育活动
文明锦园
教学教研
TEACHING
科研活动
校本研修专题
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教学活动
师生随笔
师资培训
教学管理
TIMING MANAGEMENT
招生招聘
RECRUIT STUDENTS
通知公告
招聘信息
招生信息
后勤服务
LOGISTICS SERVICE
后勤动态
后勤报修
新媒体中心
NEW MEDIA
新闻中心
媒体锦园
校内报刊平台
视频中心
图片中心
校园电视台直播
校长信箱
HEADMASTER'S MAIL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教研
>
师生随笔
>
男儿泪,路遥行——读《路遥行》 作者:杨华
作者:网络宣传中心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12-06 08:34 阅读次数: 次
西安锦园中学 杨华
路遥其修远,上下而求索。泪眼其清明,心忧而真灼。
——题记
从读《平凡的世界》到读《早晨从中午开始》,再到读厚夫的《路遥传》,对于路遥的认识和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作者厚夫收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走访回忆者,了解细致的情况,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路遥大起大落的人生鸿篇,赞颂了其灵魂深处的坚韧不拔之志,传递出强大的“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
阅读《路遥传》的第一遍是在电子书上。一段时间之后,我还是买回了纸质书,再一遍仔细地阅读。我不仅为路遥作为一位作家坚韧恒久的意志而赞叹,亦为路遥那苦难多舛的一生而感慨。被誉为文坛硬汉的路遥,生命里的几多眼泪,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丰富的灵魂。
1949年12月2日,路遥,原名王卫国,降生在陕北绥德清涧县石嘴驿镇王家堡村。父母都是贫苦的农民,家境贫寒,弟妹又多,父母为了让“卫儿”上学,决定把他过继给延川县郭家沟的伯父为子。父子俩徒步一百七十华里,到了伯父家待了两天之后,父亲谎称自己第二天要去延川县城赶集,下午回来领卫儿一起回清涧。七岁的卫儿,第二天一大早就出门躲在一棵老树背后,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踏着朦胧的晨雾一步步走远。明知是被父亲掷在这里,但又一心想要上学,他咬着牙,眼泪刷刷地流下来。
这眼泪里,有离亲的伤心,有现实的无奈。幼小的心灵,在眼泪里慢慢成长。过继到伯父家,是路遥一生中永远的心痛,直至路遥生命垂危,仍是清晰地回忆起三十多年前的这一幕往事,刻骨铭心,伤心落泪。
从上马家店村小到上延川县城关小学高小部,路遥的求学生活一直非常困难,吃着酸菜冷糠团子,喝“熬锅水”,但是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延川中学要招生,名额只有一百名左右的初一学生,路遥在全县一千多名的考生中成绩名列第二,但是伯父因家境贫寒而打算让他回乡务农。路遥想了很多办法,跑到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刘俊宽处,哭着说:“干大,我想上学,你给我想想办法。”几经波折,路遥终于如愿以偿。
不肯轻易屈服于命运的路遥,哭着用眼泪表达着自己顽强,对苦难的抗争。我们从14岁的路遥身上,看到了可贵的精神力量。
1966年夏,17岁的路遥在陕西省初中升中专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安石油化工学校。这意味着鲤鱼“跳农门”,从此可以彻底脱离农村这个苦海。然而命运总是无情地捉弄着这个饱受饥饿折磨却又志向高远的农家小子。“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路遥因突出的组织能力与演说能力,在延川狂热的武斗中,担任了“红四野”的青年学生领袖。“文革”击碎了他的青春美梦,却给了他一顶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的乌纱帽。然而,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路遥再次以这个虚职回到了农村刘家圪劳大队。在艰苦的农村生活里,苦闷的路遥与北京知青林虹恋爱了,然而,在路遥怀着满腔爱意将自己的招工机会让给林虹后,进城不久的林虹却给路遥寄来了“绝交信”。在仕途无望和初恋失败的双重打击下,路遥失声痛哭,肝胆欲裂,甚至想要跳水自杀。那段时间里,他一身白衣,腰缠白腰带,他说:“我在为自己戴孝。”
在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沉痛打击下,路遥用自己的眼泪哭诉着自己的不幸,也在苦涩的泪水中果断地斩断过去,坚强地站起来,决不言败!
在滔滔激荡的命运大河里,文学是美丽的浪花。对文学的热爱,让路遥始终坚守着自己人生的方向,也因为文学,让他得到了诗人曹谷溪的欣赏与器重。路遥开始创作诗歌,共同创作诗集《延安山花》,一路打开了自己文学创作的大门。且在这段时期里,路遥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他与后来成为妻子的林达开始了热恋。好风凭借力,有才华肯努力的路遥在一番周折之后,也如愿地进入延大中文系学习。这段岁月对于路遥来说,是一生中难得的清澈而欢乐的时光。
大学毕业后,路遥被分配到《陕西文艺》小说组担任初审编辑。不久,他与林达也终于牵手结婚。勤奋的路遥以更大的努力,开拓自己的文学天地。从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到轰动一时的《人生》,再到义无反顾誓师创作《平凡的世界》,我们看到了他坚定不移的意志,看到了他无畏坎坷的魄力,看到了他丰厚卓识的才情,也看到了他细腻温柔的心灵。
他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过程中,身处偏僻的陈家山煤矿,物质生活极其艰苦,精神世界也很是孤独。饮食的好坏他可以全然不在乎,但一个人在深山老林里内心深处渴望温暖的心情却无法回避。写到三更半夜时,突然从远处传来一声火车鸣笛,路遥从椅子上站起来,默默地、急切地走出房门,在料峭的寒风中走向火车站,然而那里没有客车,只有运煤车。他悲伤而惆怅地立在煤堆旁,用手指“抹去眼角的冰凉”。
在第二部准备开始写作之前,路遥专程去了一趟柳青墓,在柳青墓前,路遥待了很长时间,猛地跪倒在碑前,放声大哭。路遥说,作家要突破的永远是自己。而这种突破与蜕变所要历经的痛苦只有自己深知。对于长篇小说的创作,中间的一部正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沼泽之地,路遥虽是硬汉,却也有悲伤柔软的一刻,需要柳青这位“文学教父”的精神指引。
第三部在写到田晓霞因在洪水中救助落水儿童而牺牲时,路遥痛哭流泪,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打电话把远在洛川的弟弟王天乐叫到榆林,痛苦地说:“田晓霞死了!”田晓霞是他倾注了自己人生情感与理想追求的人物,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在文学的世界里表达着自己最真实深切的情感。
1988年5月25日,路遥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在为全书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后,他站起来,把手中的那支圆珠笔从窗户扔了出去。他走进卫生间,在镜子前认真地看了看自己,“我看见了一张陌生的脸,两鬓竟然有了那么多的白发,整个脸苍老得像个老人,皱纹横七竖八,而且憔悴不堪。”六年的长途跋涉啊,路遥不禁泪流满面,出声地哭了:终于完成了!
苦涩的眼泪里,是38岁的路遥坚不可摧的意志,是他战胜苦难的勇毅,是他内心承受的委屈,是他实现理想的极喜。
在路遥的《个人小结》中,他写到:“我的创作历程是艰苦地摸索前行的历程。几乎每一步都要付出身心方面的巨大代价。……应该抱有庄严的献身精神,下苦功夫。”这样深挚的文学痴情,无悔的牺牲精神,令人无限地感慨钦佩。
42的路遥因病生命垂危,最小的弟弟王天笑来看望他的时候,兄弟二人号啕大哭,泪流满面。路遥陷在巨大的悲伤之中:“哥不行了,哥照顾不了你们了。”
1992年11月17日凌晨四点,王天笑给路遥揉肚子,感觉不对,肚子里全是血。路遥痛苦地在病床上抽搐和呻吟,缩成一团,流着眼泪呼喊着自己的亲人:“爸爸妈妈还是离不得,爸妈……最亲……”这是路遥最后的眼泪,最后的遗言。陷入昏迷的路遥在医生护士一切抢救无效之后,于清晨八点二十分,心脏停止了跳动。西安城里雪花飞舞,天地动容一片苍茫。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
阅读《路遥传》,让我看到了一个热情朴实的劳动者,一个勤奋坚韧的奋斗者,一个智慧深刻的思想者,一个执着崇高的奉献者,一个披荆斩棘的开拓者,一个气势磅礴的理想者,一个孤勇对峙艰难与绝望的英雄,更是一个真实而情深的不凡的路遥。
(本文发表于中国全民阅读第一刊《阅读时代》2022年第11期)
(责任编辑:网络宣传中心)
<收藏>
|
<关闭窗口>
|
<打印>
COPYRIGHT (©) 2021-2023 西安锦园学校 版权所有
陕公网安备 61011202000221号
陕ICP备09009522号-3
技术支持:
百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