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锦园小学 > 家校互动 >

一本致童年 一本致人生

作者:一五班吕琪涵家长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12-26 09:13 阅读次数:

——陕师大锦园小学第六届读书节之家长阅读分享(6)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最初的最初,我相信阅读便是这火种。我家的阅读分了三个步骤:
        一、亲子共读的骑鲸之旅
        一个作家曾经说过:“幼小儿童的亲子共读,就像一场骑鲸之旅。我们在生命的海洋中遇到一只通具人性却无法表达的小鲸鱼,互相一见倾心。但它有自己无垠的好奇心,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浩瀚未知的大海,为了和它共游,你要哄诱它——甚至把自己伪装成一只大胖鲸。”  作为一只陪伴孩子同行的“大胖鲸”在开始亲子阅读前,我们一定要做到:自己也是一个孩子,是孩子最最亲密的伙伴。只有带着这样的想法,再往后的亲子共读中无论遇到多少分享的挫败,解释的为难,共读的困惑都能一一越过。
        最先开始的阅读一定是从绘本开始,字少画多,颜色鲜艳的绘本是每个幼龄孩子的爱。而且绘本最可贵的地方是让孩子感到书是一个很好玩的玩具,共读是一段很好玩的时光。每当孩子打开一本书,也就打开了一扇通向“奇境”的大门。一本本绘本读完,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想告诉我们的,其实都在孩子的心里,即使以她现在的年纪无法陈述、无法分享,但是这些说不出来的话,像一块五彩斑斓,由各种成分构成的晶石,像一根定海神针,安放在孩子记忆的深处熠熠发光。小方面来说,亲子共读为孩子的阅读理解和看图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方面来说合适及正确的绘本会给孩子心灵的成长带来加倍的绝无仅有的抚慰力。

        二、用来说晚安,徘徊在梦境前的听读
        作为一个共读妈妈,我喜欢看读,也喜欢听读。对逐渐长大的孩子而言,听读用另一种方式锻炼了她们的想象力。当开始听读,你会发现,因为视觉缺席,听读更依靠灵敏的耳朵,依靠孩子快速的判断和更加集中的注意力。(做过英语听力测试的大人们都懂)从孩子两岁多开始,每天除了亲子共读,睡前的美好时光都是用来听读两个小故事,感谢喜马拉雅听书这个软件,有那么多好的朗读者们,倾情奉献那么多个好听好玩有趣的故事。到最先开始的大红妈妈、钱儿爸、凯叔到现在每晚都听的米小圈,姜小牙等,静静地躺在床上,和她一起听一起分享。从看图读到听读是很好的过渡,反过来说,“听读”故事后,在找到同名的书或者绘本,以画面的形式出现在孩子眼前,有助于呼应和对照孩子的想象,也是非常有趣的共读循环。并且我发现一个更妙的地方,多听几遍以后,再来读这本书,即使没有拼音,孩子也能读得一字不差,一字不错,孩子的识字量暴增,这也是一个识字的好机会。
        三、小大人独立阅读
        通过幼儿园大班和一年级的拼音学习之后,慢慢地买一些带注音的书本,开始尝试让孩子进行自己拼读,在读的过程中,一是加强了拼音的熟悉程度和加快了拼读的速度,二是自主阅读的选择性加大,一个喜欢的故事可以读两遍读三遍,读到整个故事熟记心底。然后脱稿分享给家里的人,得到家里人的称赞,又有了更大的阅读动力,如此往复的正能量循环会使得孩子更加自信更爱阅读。
        除了拼音书籍,在现有识字量的基础上,孩子还可以把小时候的绘本拿出来重新阅读,有一套《暖房子绘本》深得我心,词语恰到好处地形容出一个个美好的画面,书中的每一个句子都是那么的优美。我非常珍视书中那些形容词,对我来说,当形容词降落在孩子们的心田,他们的世界就有了颜色,他们掌握的形容词越多,描绘世界的能力就越强,他们眼中的世界日益繁复多彩。再来就是书中的比喻句,孩子和比喻句是天生的好朋友,书本中的比喻句对于孩子来说,可谓是神来之笔,让他们从自己可见、可感、可视之物大步跨向他们未知的世界。多用比喻句,这是涂抹在幻想王国的浓厚色彩,有足够的调动他们思考和想象的力量,哪怕使用最拙劣的比喻句都没关系,大胆说出你对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比喻,对孩子来说,这是最精妙的开始。

        最后说一些功利但是实际的话,开学时,李老师做分享的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教育的改革,远比想象中来的迅猛,如何培养阅读习惯,顺应语文改革,可能就是目前阶段最关键的事情了。曾经阅读过的书本,就像生命长河中浮游在水面的睡莲,在关键时刻幻化成孩子脚下最坚固的阶梯,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句子,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词语,那一个个想说却未曾说出的道理……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在看图写话和表达上有极大的进步,正如诗圣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的阅读,只要此时此刻,放下手机,放下PAD,和您的孩子一起拿起书本,都不晚。
        童年时候带来快乐和不一样的世界,少年和青年时候,带来指引和心灵的抚慰与寄托,这是阅读目前带给我最大最大的收获,与大家共勉:一本致童年,一本致人生。
作者:一5班 吕琪涵家长
审核:刘博文
复审:丁茜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所有 锦园小学版权所有
备案信息 陕ICP备09009522号-3
地址:
电话:
传真:86-029-86172261
E-mail:sdjyg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