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锦园小学 > 教研活动 >

寒冬腊月严寒时 别有暖意涌心头 — 我校陕西省第五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马学梅及其工作坊成员前往榆林开展教学交流研讨活动

作者:小学教务处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12-24 17:35 阅读次数:

     寒冬里日光淡了渐斜,但是有友人相随,温情便一直相伴;
     教师成长中遇到困惑,但是有名师引领,幸福便如期而至!
     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12月21日,我校陕西省第五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马学梅及其工作坊部分成员,在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培训专家、西安市教科所小语教研员王晓纲老师,工作坊实践导师、陕西省特级教师、未央区教研室于红梅老师的带领下一行五人来到榆林市高新四小和高新二小开展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榆林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同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榆林市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的田小涛和王静老师也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同时也吸引了榆林市实验小学、子洲县马岔中心小学共100多名老师前来听课学习。
  
     本次交流研讨活动共分为坊课例展示、专家点评、参观校园、专题讲座四个部分。
     课例展示环节,榆林高新四小副校长王琰首先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上课的老师和点评课的专家。
     工作坊坊员、来自榆林市实验小学的柴丽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课,她在前期和两位专家充分磨课的基础上,努力渗透部编版教材的新思想,教会学生细心观察,学会表达,整节课学生积极性十分高。

     工作坊坊主、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小学马学梅老师所执教的习作指导课《读课文,学作文》,能紧扣工作坊承担的省级课题《小学中段创意作文实践与策略研究》,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这篇课文为习作指导的载体,和学生一起梳理出学写游记的三个方面,六种方法,并现场朗读自己的下水文《榆林红石峡游记》,带给现场听课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孩子们也是乐在课堂,动在课堂。

     工作坊坊员、西安经开第一学校的刘波老师为大家执教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师带领学生在充分品析、朗读文本的基础上,以落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英雄情怀,树立了爱国志向。三位老师都能在课堂上设计读写结合环节,并统一使用工作坊设计的“一课一得习作训练卡”,体现了工作坊成员极强的课题意识。

     课后,三位老师进行了课后反思。王晓纲老师、于红梅老师以及榆林市教研员田晓涛老师分别对这三节课进行了细致点评。大家一致认为,语文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方式的引导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同时结合这三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来引导参加观摩课的老师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以哪些关注点去设计自己的课堂,带给学生不同层面的提升,将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


     随后专家们给上课老师颁发证书,鼓励老师们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再接再厉,砥砺前行!
     点评结束后,王晓纲老师以《把握编写创新点 用好语文教科书》为题做了微讲座,解读了部编版教材的内涵,区分了新旧教材的变化之处,帮助老师们理清了使用统编教材的思路,指明了方向,让老师们在教学中尽量少走弯路。
     下午,榆林市高新二小的李琪校长带领大家参观了校园,了解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理念,在参观学校的过程中,坊员们也被高新二小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育人理念所深深吸引。


     参观结束后,马学梅工作坊实践导师、陕西省特级教师于红梅老师为高新四小、二小以及榆林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做了《须教自我胸中出,读写相融竞纷呈》的专题讲座。于老师在讲座中通过情景设置,共同探究,形成共识等多种方法,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和老师们充分互动交流,让老师们沉浸在讲座中,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讲座,老师们真正知道了习作课需要怎么去指导,怎样的习作课才是学生喜欢的。

 

     短短一天的和榆林市两所学校的教学交流研讨活动,让坊内成员以及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在专业道路上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这得益于工作坊活动的扎实开展,得益于两地教研室的牵线搭桥,得益于两地学校领导们的大力支持!
     “马学梅工作坊”一定会以各项活动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导向,依托专家、导师的引领,将坊内工作扎实而有成效地开展,让大家视野更加开阔,成长更加显著,真正让“工作坊”成为自己前行的推动器,成为引领、带动、辐射的实践型团队!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所有 锦园小学版权所有
备案信息 陕ICP备09009522号-3
地址:
电话:
传真:86-029-86172261
E-mail:sdjyg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