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锦园小学 > 教研活动 >

“西安好课堂 助力西安名校+” 系列活动之第十二届“师大锦园之秋”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

作者:小学教务处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1-12-09 09:44 阅读次数:

       
       2021年12月8日,由西安市教育局主办,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安教育电视台、未央区教育局、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学校“名校+”承办的“西安好课堂  助力西安名校+” 系列活动(2021年第二十二期)之第十二届“师大锦园之秋”——落实“双减”政策  打造“第二课堂”英语、美术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学校成功举办。为了适应抗击新冠疫情的形势与要求,活动采用了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共累计有1.2万人次在线观看了直播,交流区积极互动,留下了宝贵的互动留言。
 


精彩开幕   殷切期望

 

       上午八点半,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学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学校“名校+”教育联合体校长樊锁强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樊校长代表教育联合体对指导、支持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对所有观看本次直播的教育同仁、各位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在打造“三个课堂”方面的一些实际做法。他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为西安市充分落实“双减”政策,助力“西安好课堂”贡献学校力量,能为推动“西安市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成功经验,从而促进我市中小学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再上新台阶。

 


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学校校长   樊锁强

       紧接着,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副局长高小峰发表讲话。高局长代表未央区教育局对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学校“名校+”顺利召开本次活动表示祝贺,对兄弟区县各位的专家、老师们对未央教育事业的关注与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希望未央教育人用实际行动全力推动“双减”工作,狠抓第一课堂、强化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努力把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作业方式、完善评价机制、丰富活动内容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主渠道,力争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上再上新台阶,以达到减负和增质的目的,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地。

 

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副局长  高小峰

       随后,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从五个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即,充分认识“双减”政策的重要意义、全面理解“三个课堂”对教育教学的理念革新、落实“双减”政策,打造“第二课堂”、深耕“西安好课堂”,构建“三新”西安教科研体系,发挥“三力”以及未央区“双减”工作特色、“锦园之秋”的活动亮点,她殷切希望各区县、学校、老师在本次活动中学有所获、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进一步探索落实“双减”新途径,总结“三个课堂”新举措,为西安教育内涵、特色、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解慧明
       开幕式结束后,解院长还为我校西安市第三批“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马学梅老师授牌,并勉励马老师在西安市教育局搭建的平台下,带领共同体成员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为西安市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解院长为马学梅老师授牌
学科融合   绽放光彩
 上午九点,英语学科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英语组教师董蕊的主持下正式开始。
       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小学英语教师孔钰雯执教的是“A Seed Grows ”一课。孔老师将科学学科与英语学科巧妙融合,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仅提高了对科学的兴趣,同时也在多次的言语实践中提升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孔钰雯老师执教 “A Seed Grows 一课

       “真是一堂别具一格的英语课,能用学科融合的理念设计教学,体现了孔老师对于英语教学的深入研究”。在课后的点评中,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白文华老师这样说道。

白文华老师点评

       我校英语教师邵将为大家带来的是将中国传统古诗《元日》与英语学科相结合的“The Lunar New Year’s Day”一课。课上,邵老师带领六年级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在英语课堂上学习、吟诵英译古诗The Lunar New Year’s Day,并让学生用英语说出古诗中的中国古代春节习俗,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邵将老师执教“The Lunar New Year’s Day”一课

       “邵将老师选择古诗《元日》来教授,是个大胆尝试。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锦园小学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耕耘,也看到了年轻英语教师的努力。我们的老师在努力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们渴望告诉世界,中国有多美”陕西省第七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杨小丽老师对这一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杨小丽老师点评
       美术课上学英语,英语课上有艺术。最后一节英语课例由我校英语教师崔文老师执教。崔老师将英语绘本“My Mum”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绘本中的语言点和艺术创作技巧之后,让学生通过粘、贴、画等艺术方式,继续之前的创作,完善好属于自己的My Mum绘本,真让人眼前一亮。
崔文老师执教“My Mum”一课


王安荣老师点评
 
 第二课堂   异彩纷呈
       下午的美术学科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美术组赵昉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
       我校美术组华飞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面具》一课。课堂中,华老师以帮助学生解决面具需求为目的,带领学生一起了解了面具的种类和功能,欣赏分析了民间特色面具夸张变形的特点,并指导学生用油水分离绘画技法描绘一些特别的面具,启发学生要珍视和传承民族文化。
华飞老师执教《面具》一课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美术、书法教研员张金莉老师对这一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张老师认为,华老师个人素养高,对课堂的把控、对学生的指导都比较到位,尤其是关注了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十分可贵。

张金莉老师点评

       《家在陕西—由土而生》是我校“和美课程”体系中“家在陕西”主题教学下的泥塑社团活动课程。由我校美术教师、泥塑社团指导教师吴玥和社团学生共同呈现。在了解秦兵马俑、汉陶俑的人形造型基础上,感受其文化和艺术特点的过程中,通过互助合作,学生学会了用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法,塑造生动、稳固的泥塑人物——“陕西人”,感受“泥土”印证的时代变迁,树立为“新丝绸之路文化”传播做贡献的情感态度。


吴玥老师执教《家在陕西-由土而生》一课

       碑林区美术学科兼职教研员王春玲老师在点评中,高度赞誉了这节社团课集中体现了我校在开展“第二课堂”、丰富课堂形式、以文化育人的方法和态度。


王春玲老师点评

       《家在陕西—版画遇上青铜器》是我校“第二课堂”特色版画社团——“家在陕西”系列课程中以青铜器为主题的学习内容。社团指导教师王涛从观看纪录片《认识家乡陕西出土的青铜国宝重器》导入,在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什么是青铜器以及青铜器的基本种类后,带领学生深入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纹饰之美,复习制版方法步骤,然后指导学生实践练习,最后进行作品展示评价。
 



王涛老师执教《家在陕西-版画遇上青铜器》一课

       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美术教研员马颖老师点评时认为:这节课知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是一节成功的美术社团活动课。


马颖老师点评


 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充分展现了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打造“三个课堂”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同时也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风采。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学校“名校+”教育联合体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以“双减”政策为引领,以“三个课堂”为发力点,坚决守好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继续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力求为全市的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所有 锦园小学版权所有
备案信息 陕ICP备09009522号-3
地址:
电话:
传真:86-029-86172261
E-mail:sdjyg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