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锦园中学 > 科研活动 >

坚持立德树人 体现语文素养——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评析

作者:网络宣传中心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1-06-09 09:48 阅读次数:

 


陕西师范大学锦园中学语文教研组   杨 华
作者简介:
杨华,陕西师范大学锦园中学高中语文教师。高级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西安市于辉林高中语文名师+研修共同体核心成员。未央区语文兼职教研员,未央区教科研中心成员。第九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科研项目并顺利结题。多篇论文及教学设计在国家级、省、市、区级获奖。在全国新课标作文大赛中获得“新课标作文教学之星”,多次在未央区“高中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二等奖。主持我校“名校+”教育联合体“杨华语文名师工作室”。
 
 《中国高考体系说明总纲》指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高考的核心功能;“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这“四层”是高考的考查内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这四翼为高考考查要求,这“四翼”既是落实高考“服务选才”功能的着力点,又是发挥高考“引导教学”功能的抓手。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的语文试题在命题的特点上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核四层四翼”总纲,并且在内容上更倾向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具体来讲有以下两大方面的特点。 
  一、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民族自信
  语文课程,必须与思政相结合,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思想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次试卷中的选材,从主题上都体现着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民族自信这一特点。
例如实用类文本材料,展现了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又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关,这是中学生应当关注的国家大事,关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关注科学技术进步对生产力提高的极大促进,让考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试题中小说文本《秦琼卖马》、文言文本《资治通鉴》中敢于犯颜直谏的唐初名臣戴胄、诗歌鉴赏中辛弃疾词《鹊桥仙•赠鹭鸶》等,都在引导考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信。
作文题目以扬雄的“弓矢的”的比喻,阐释了实现理想的四个条件:修身进德是理想实现之基础,矫思正念是理想实现之方法,立义为国是理想实现之目标,果断行动是理想实现之路径。试题引导考生能够深入地思考这四个要素,尤其是前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考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融通古今中华文化,既传承历史,又连接现实,继而更好地服务现实、展望未来。从“当代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且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将自己的品德修养、远大理想、家国情怀、“小我”融入“大我”的时代精神、青年勇于奋斗的蓬勃力量融进写作之中,展现个人作为当代新青年的精神风貌。这也体现了高考“为国选才”的定位。
   二、体现语文素养,明确学科要求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日常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与综合品质。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本套试卷鲜明的体现了这些方面的要求。
  1.语言构建与运用
本次试卷的语言文字应用题,总体上依然考查学生们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用题目中变化最大的最后两题,将语句填充与文段概括合并为一个语段材料,通过情境创设,在考查文段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同时,对于句式关系提出明确要求,指向于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
  古诗文情景默写题选用了《琵琶行》《虞美人》《岳阳楼记》三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诗文,不是相关文本和知识的简单呈现,而是基于完成具体任务而创设的情境,考查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名句的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语文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促进其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例如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第6题,对2个典型案例成功经验的比较分析,就是在引导考生,不仅要会分析问题情境和政策背景,而且要会对成功实践进行总结提升。要求考生运用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方法来认识生活实践、表达思考认识,形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写作题更是引导考生能够深入地思考作文材料内涵,从“当代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且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基础、方法、目标等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深度的思考。写作时要注意表达的内在逻辑,注重思辨,对问题有全面的认识。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例如小说阅读中对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分析、诗歌鉴赏中对辛词语言特点的分析,都关注考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意识,设问有一定开放度,为考生独立思考探究提供了空间,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中得到浸润,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激发内在创造力。从一定程度上回避了高考作答的套路。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这一点要求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次试卷试题材料传统与时鲜并举,试题中的古诗文阅读的选材、现代文阅读的选材,包括作文材料,均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以及贴近现实生活的社会新文化为导向,引导考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与现代文明的智慧,引导考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理解文化内涵,追寻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 
   本次试题,整体上延续了前三年的试卷形式,在语言文字运用版块略有微调,但试卷整体非常平稳。注重对基础知识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融会贯通地运用,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与教材。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突出了对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立足培根铸魂,坚持立德树人,展现出作为选拔性考试命题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责任编辑:网络宣传中心)
版权所有 @锦园中学版权所有
备案信息 陕ICP备09009522号-3
地址:
电话:
传真:86-029-86172261
E-mail:sdjyg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