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 | 考查能力或方式 | 评析 |
阅读理解 |
理解词汇 (第25、30 题) 理解具体信息(第21、22、24、28、32、33 题) 理解主旨要义(第31题) 理解观点态度(第26、29、34题) 推断 (第23、27、35 题) |
主要侧重细节理解和对于语篇的精细阅读能力。 选材广泛,题材涉及体育、艺术教育、社会变化以及科普说明。 |
七选五阅读 |
主题语境:如何提高与人交谈的技巧 过渡性句子 (第36、38题) 同类列举型(第39题) 注释或解释性句子(第37、40题) |
考生解题时需要运用篇章结构、逻辑、连接等语境线索解决问题,整体难度适中。 |
完型填空 |
主题语境:如何表达感激之情 词语搭配与辨析:(第42、47、53、55、56、60 题) 上下文推理( 第41、44、45、46、48、51、54、57、57、59 题) 逻辑衔接 (第43、49、50、52题) |
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考查学生在语篇理解和逻辑推理基础上词语辨析和词语搭配能力。 |
语法填空 |
有提示词与无提示词比例为 7:3 无提示词:冠词(第65题)介词(第64、66题) 有提示词:词性转化(第62、68题),名词单复数(第69题)、非谓语动词(61、67、70题) 代词(第63题) |
考点分布均匀,侧重考查词法和词语、句子与整个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 |
短文改错 |
考点分布广泛,涉及到词法(名词单复数、形容词副词辨析、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区别、代词、介词的固定搭配)、句法(祈使句、从句、句子基本结构) 和语篇逻辑。 |
|
书面表达 |
文体:演讲稿 主题:网络学习的利与弊 |
在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的同时,强调对应用性和创造性能力的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