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教研 > 师生随笔 >

【锦心悦读】陈鹤琴《怎样做幼稚园教师》读后感

作者:董小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05-21 09:50 阅读次数:

  幼儿园教师从事着一种充满活力与美感的事业,应该以“慈母的心肠”“研究的态度”与“艺术家的眼光”,发现、发展儿童的潜在能力,熏陶与激发儿童的情感、情绪、思想;通过游戏与集体教学,使儿童与大自然、大社会充分接触,发展、健全儿童的身体、品格,丰富儿童的经验与知识,培养优良习惯和艺术审美能力,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儿童快乐成长乐园。《怎样成为幼稚园教师》指引着我努力成为儿童幸福人生的引路人。
  每天我们会分享一篇文章,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师生加入我们读书分享的行列中来,用阅读点亮人生!
  
  
  
  亲爱的老师们,可爱的孩子们,大家好!
  在这个”特别’的假期里,我又一次翻开了陈鹤琴的《怎样做幼稚园教师》一书细细品读。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感触颇深,了解了作为一名幼稚园老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结合自己日常的工作情况深受启发:在对幼儿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用爱来呵护孩子,更深切的体会到绽放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回想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天中,总能得到很多的快乐和幸福。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感受到他们很难受到约束,他们喜欢游戏,喜欢运动,喜欢自己动手探索。当三两个小朋友围在一起解决了一个小小的困难时他们会兴奋的大喊大叫;当他们在运动场上游戏时会到处乱跑时我们通常都会认真的,充满和气的跟孩子说不要大叫乱跑,把他们约束起来。陈鹤琴书中所说:凡是孩子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孩子能够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孩子怎样做,就应当教孩子怎样学。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幼儿为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做一个支持者为原则,用自己最大的能力结合孩子天然的本性,用心陪伴,给以鼓励和科学的引导,使孩子真正快乐的成长。要合理的释放孩子的天性,培养他们自我独立的性格。孩子的任何举动,是需要我们认真观察了解的,感受他们的快乐,传递快乐给他们,让孩子在快乐中被引导,教育他们。强制性的约束,只有治标不治本的功效,甚至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面对孩子的一颦一笑,我们怎能不深有感触呢?
  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爱也是能得到回应的。与孩子的陪伴过程中,每每都能从他们的欢声笑语中,感受到对于孩子的爱是充满快乐的回报。时常在耳旁想起孩子那稚嫩的询问,“这个是什么?”,“那这个又是什么呢?”这样的话语。他们的声音是那样的质朴无华,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让人以赏心悦目。陪伴在孩子的身旁,和孩子一起成长都能获得很多真彻的爱。这份爱是相互交流的成果,不仅滋润了孩子也滋润了老师的心。时常让我感受到把这些孩子带好是多么幸福快乐的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
  幼儿园教师不仅担负着培育儿童、教育儿童的神圣使命,更是在从事一种充满活力与美感的事业,教师应该以“慈母的心肠”、“ 研究的态度”、“ 艺术家的眼光”发现、发展儿童的潜在能力,熏陶与激发儿童的情感、情绪、思想;通过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使儿童与大自然、与社会充分接触,发展、健全儿童的身体、品格,丰富儿童的经验与知识,培养优良习惯和审美、艺术能力,注重家园共育。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儿童快乐成长的花园,每一位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都能够成为儿童幸福人生的引路人。
  《怎样做幼稚园教师》一书被视作我的良师益友,指引着我在幼儿教育事业中的方向,用心做好孩子心中喜爱的老师,用爱呵护小幼苗的成长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陕西师大锦园幼儿园   
                                                                                董小华     
                                                                                2020年5月21 日

 
(责任编辑:网络宣传中心)